姜堰三水网
标题: 小秋(1)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景 时间: 2022-9-30 06:52
标题: 小秋(1)
本帖最后由 晨景 于 2022-9-30 06:53 编辑
I: f& V8 J% X) [" ?1 C: l. u& Q5 |" Z' X' j
芦荡方圆几十里,春季绿草如茵,野鸭纷飞,野兔蹦跳,野鸡鸣叫,野花鲜艳飘香。芦荡的春季景色好美。
芦荡周边住着几户人家。陈家有个小女叫翠娥。李家有个男孩叫小秋,是因为秋天来世的。宋家有个女孩叫小羊,因为属羊。杨家有两个孩子,男孩叫淘淘,因为他非常淘气,所以杨大爷管他的孙子叫淘淘,女孩叫素芬。康家有三个孩子,男孩最小,叫康健,大女叫康萍,小女叫康琼。
这五户人家的孩子年龄相仿,相差也不过两三岁。未上学前,春季一块儿跳橡皮筋,跳房子、推铁环、拍皮球、捉迷藏、挖野菜。冬天,一块儿堆雪人、逮小鸟。夏季,一块儿在小河里游泳、打水仗,踩河蚌、去地里摘西瓜。秋季一起去送茶给在田里收割的大人们喝,帮助大人们拾棉花。
每户人家的孩子,不管中午在那家玩,就在那家吃中饭,大人们从不把别家孩子当外人,都是当着自家的孩子叫他们吃饭,喝茶,嗑瓜子,啃西瓜,尝葡萄,品鸭梨,咬熟藕。孩子们就像在自家那样自由自在的吃呀,玩呀,说呀,笑呀。
他们天真活泼,大人们个个见到他们都喜欢摸摸他们的头,疼爱的打一下他们的小屁股。小孩们见到大人们老远就甜甜的叫着伯伯、阿姨、爷爷、奶奶、大叔的,让你听着舒服,总愿意停下来和他们聊上几句,好象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有时侯还与孩子们比推铁环,比踢毽子,欢笑声在空旷的上空久久回荡。
孩子们到上学的年龄了,大人们就轮流撑着小木船送他们到几里以外的学校去读书。春天,他们在船舱里摇呀,晃呀,小木
船差点上水,大人们也不怪他们,笑着,撑着小木船。夏季,孩子们坐在小木船的边沿上,双脚放在水里划着。雨天他们躲在雨蓬里,嘻嘻哈哈的笑着、闹着。冬季他们就坐在舱里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在学校里,带的中饭谁不够吃,大家就凑钱给他买个烧饼,没有笔、本子,橡皮,只要谁有,马上就送过来。放学后,一块儿坐船回家,在船上各自就通报今天老师布置的什么作业,有那道题不懂,会者就讲给不会者听,直到弄懂为止。到目的地了,就集中到一家去做作业,大家一边做,一边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严格要求,相互检查,每个人的作业都能认真完成,书写工整。大人们看到他们学习如此的认真,打心眼里高兴。就热情的招待这些他们未来的好接班人。
他们做作业,也是轮流到各家去,有时大人们忙农活去了,他们做好作业就一起动手煮晚饭。大人们夸他们是懂事的小后生。
(2)孩子们有的上小学五年级了,当年是小学的最高年级。
到暑假,陈翠娥拿到了毕业证书,她也由黄毛丫头变成了楚楚动人的大女孩了。她考上了乡里的初中,秋季她就单独去中学学习了。
开学了,李小秋帮助陈翠娥拿行李,其他孩子围着翠娥说着话儿,叫她周日放假早点回家,把初中的书给他们看看,还要提前教给他们初中的知识。翠娥一一答应,并要求他们要听李小秋
的话,她走后就数李小秋年龄最大,年级最高了,有什么不懂的问李大哥去,要和以前像听我的话一样听他的话。
他们一起坐着小木船,一路上他们说呀,唱呀,笑呀,好象不是送翠娥去上初中,倒像一起去旅游似的。
到了中学的码头,大家抢着帮助翠娥拿东西。翠娥的爸爸领着孩子们来到校长室,校长还以为这些孩子都是来读中学的。笑着说:“孩子们到学校来先到处走走、瞧瞧,中学比小学校园大,房子也好些,教室也多,教学设备也全,比在小学里的学习条件好多了。”
“校长,我们是送翠娥姐姐来报名的,以后我们也来这儿读书。校长您欢迎我们来吗?”杨淘淘抢着告诉校长听。“当然欢迎,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吗,将来祖国就靠你们去建设,要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就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怎么不欢迎你们的到来呢?”哈哈哈,校长爽朗的笑着。
翠娥爸叫翠娥拿出录取通知书给校长看,校长对翠娥爸说:”翠娥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我早就听他们校长说过,我希望翠娥像在小学里那样,刻苦学习,关心同学和班级,多为班级和同学做事,争取能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那就拜托校长多多关照孩子了,我们农村人,像我们这辈人没有几个识字的,盼望孩子能刻苦学习,长大了能有出息,为我们农民争争光。”
“将来农村要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农村家家有电视机不要出门就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吃剩的饭菜放在电冰箱里不会馊掉;洗衣服不要动手,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放上洗衣粉,你干你的活,它帮你洗;煮饭不用土灶,用电饭煲,炒菜用电磁炉、电炒锅;夏天有空调为你纳凉;农村的机械化也马上要实现,耕地有拖拉机,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将来农村还要增加
养殖业,要养鱼、虾、蟹,鸡、鸭、鹅、猪、羊,供应城市,农村将来还要发展工业,农村人有自己工业企业,到时,城市的居民也想到农村落户呢。”
“那我们农村和城市倒差不多了,如果真是那样该多好啊!”翠娥爸说。
“我不是在说胡话,几十年后您就能看到,因此,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村实际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孩子们听着校长的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向往。好奇的问校长“校长,您讲的能实现吗?”康健第一个问校长。“能,一定能!”校长坚定的说。“那,我们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那样坐汽车来去?”
“能!不但能,农村人还会有自己的家用轿车呢。孩子们好好学习吧,将来,我说的这些会在你们这一代实现的,孩子们,为实现理想发奋学习吧!”“我们一定听校长的话发奋学习的。”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宋小羊怯生生的对校长说。
翠娥在校长办公室里报了名,大家与校长告别后,就去校园走了一圈,中学的校园真大,一个篮球场就比小学的校园大。花草树木也多,学校里有乒乓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卫生室,还有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等,这些是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学校里有这么多专用教室,再说,每个教室宽敞明亮,桌凳大小一致,排得整整齐齐的,不象小学里的教室低矮,桌凳大小不一,无法排整齐。
翠娥爸说:“孩子们回去吧,时候不早啦。”孩子们一个都没有回去的意思,还要再走走、看一看,但总还是要走的呀,他们依依不舍的离开校园,回到小木船上。上船后,大家还在议论着在校园里看到的自己以前从未见到的花草、教室和各种功能
室。他们也暗暗下决心,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建设自己的家乡作出贡献。小木船在河中穿行,孩子们好象已长了翅膀似的在天空遨游,想象他们未来要实现的目标。
7 L. X! V# X+ G
作者: 晨景 时间: 2022-9-30 06:52
小秋(2)4 j* ^' w) z* b% y+ R! D6 L
孩子们有的上小学五年级了,当年是小学的最高年级。
; t: ~" r& w( S, n( j
2 S. ?6 m" p5 _& F/ k' N! T到暑假,陈翠娥拿到了毕业证书,她也由黄毛丫头变成了楚楚动人的大女孩了。她考上了乡里的初中,秋季她就单独去中学学习了。 y- {; V" `7 ~, k* x
: j# s; Z/ X; ?: H2 l开学了,李小秋帮助陈翠娥拿行李,其他孩子围着翠娥说着话儿,叫她周日放假早点回家,把初中的书给他们看看,还要提前教给他们初中的知识。翠娥一一答应,并要求他们要听李小秋. g% y2 L# h2 e1 Q: ^5 ^
1 Y# H$ T/ J$ D4 ~# _6 B" W2 W
的话,她走后就数李小秋年龄最大,年级最高了,有什么不懂的问李大哥去,要和以前像听我的话一样听他的话。6 ~" r9 @0 j* u
( N( D! U6 d# \6 b他们一起坐着小木船,一路上他们说呀,唱呀,笑呀,好象不是送翠娥去上初中,倒像一起去旅游似的。 | Y3 ]9 z+ v* ~# `# T
! |/ Y. _9 m- U9 D
到了中学的码头,大家抢着帮助翠娥拿东西。翠娥的爸爸领着孩子们来到校长室,校长还以为这些孩子都是来读中学的。笑着说:“孩子们到学校来先到处走走、瞧瞧,中学比小学校园大,房子也好些,教室也多,教学设备也全,比在小学里的学习条件好多了。”! S" {& k8 T0 z5 t, l
8 S6 ^; V$ l/ n+ m$ r“校长,我们是送翠娥姐姐来报名的,以后我们也来这儿读书。校长您欢迎我们来吗?”杨淘淘抢着告诉校长听。“当然欢迎,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吗,将来祖国就靠你们去建设,要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就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怎么不欢迎你们的到来呢?”哈哈哈,校长爽朗的笑着。
" R, O* [( W3 @3 e! U# i2 t6 @
翠娥爸叫翠娥拿出录取通知书给校长看,校长对翠娥爸说:”翠娥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我早就听他们校长说过,我希望翠娥像在小学里那样,刻苦学习,关心同学和班级,多为班级和同学做事,争取能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那就拜托校长多多关照孩子了,我们农村人,像我们这辈人没有几个识字的,盼望孩子能刻苦学习,长大了能有出息,为我们农民争争光。”/ y, s- ^' o/ } R: E
( L# F0 g7 d6 [1 G) n) s" S“将来农村要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农村家家有电视机不要出门就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吃剩的饭菜放在电冰箱里不会馊掉;洗衣服不要动手,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放上洗衣粉,你干你的活,它帮你洗;煮饭不用土灶,用电饭煲,炒菜用电磁炉、电炒锅;夏天有空调为你纳凉;农村的机械化也马上要实现,耕地有拖拉机,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将来农村还要增加
% g l& ?* Y# b5 m1 q8 z, Y
3 p/ M0 j7 v3 Z& L6 X7 k% |' H养殖业,要养鱼、虾、蟹,鸡、鸭、鹅、猪、羊,供应城市,农村将来还要发展工业,农村人有自己工业企业,到时,城市的居民也想到农村落户呢。”0 |0 L# _% D# h7 t8 p
- X: K5 s6 Q' b% o& l“那我们农村和城市倒差不多了,如果真是那样该多好啊!”翠娥爸说。* f! w) n! _( v
' z/ b' G2 c/ B# U4 k4 t“我不是在说胡话,几十年后您就能看到,因此,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农村实际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
9 `* v9 w' C* u/ q( _2 F8 M: z
5 |5 a+ y/ {9 T J孩子们听着校长的话,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向往。好奇的问校长“校长,您讲的能实现吗?”康健第一个问校长。“能,一定能!”校长坚定的说。“那,我们农村人也能像城里人那样坐汽车来去?”# F$ h4 ?" N! r4 Z1 u& ]) ~
- \; Q0 Z" ?' M. k: V" l“能!不但能,农村人还会有自己的家用轿车呢。孩子们好好学习吧,将来,我说的这些会在你们这一代实现的,孩子们,为实现理想发奋学习吧!”“我们一定听校长的话发奋学习的。”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宋小羊怯生生的对校长说。
, o1 D3 |$ @% X4 q0 K" k; v' E' M
( e0 I4 M3 H3 F; V# y' Q# G翠娥在校长办公室里报了名,大家与校长告别后,就去校园走了一圈,中学的校园真大,一个篮球场就比小学的校园大。花草树木也多,学校里有乒乓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卫生室,还有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等,这些是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学校里有这么多专用教室,再说,每个教室宽敞明亮,桌凳大小一致,排得整整齐齐的,不象小学里的教室低矮,桌凳大小不一,无法排整齐。
" v; t5 b+ c* N+ Q
8 o) P% m9 P- ~, A9 c翠娥爸说:“孩子们回去吧,时候不早啦。”孩子们一个都没有回去的意思,还要再走走、看一看,但总还是要走的呀,他们依依不舍的离开校园,回到小木船上。上船后,大家还在议论着在校园里看到的自己以前从未见到的花草、教室和各种功能: Y1 x2 P$ C2 R0 X9 @* i
- y5 E, W5 Q W: X9 w
室。他们也暗暗下决心,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建设自己的家乡作出贡献。小木船在河中穿行,孩子们好象已长了翅膀似的在天空遨游,想象他们未来要实现的目标。
欢迎光临 姜堰三水网 (http://jyss.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