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放逐西伯利亞 于 2021-6-8 23:40 编辑
9 c, i* L4 l6 C" e6 @1 n5 {& H. a* ^- _+ P( S& l
前期,市地名办对姜堰区三条道路命名进行公示,其中关于新桥小学北侧的道路拟命名为: # ^; d' _$ S1 _" ?- ~
新北路 XINBEI LU 新北路东西走向,东起阳光路,西至人民北路,长约856米,宽16米,黑色沥青路面。因该道路位于新桥小学北侧,故命名为新北路。
) O2 o& e# ?/ l' K 然而,6月4日,市政府关于部分道路命名更名的批复中,这条路最终确定叫: * ^4 s `3 t! _1 G/ n9 \
文和路 WENHE LU 文和路东西走向,东起阳光路,西至人民北路,长约856米,宽16米,黑色沥青路名。因该道路位于文和雅居北侧,故命名为文和路。
) ^4 O/ U! Q/ I4 ~+ B( B 同时公示的其他两条路的命名没有改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条路虽然是新建的,但是基本是基于原新桥巷的东西延伸,在道路新建过程中也一直都称为新桥路,属于河西街的老地名,是传承地名文化的体现。 ' }1 a- ~- e0 \! e
在长期实施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姜堰很多老巷子随之消失,然而我们在地名命名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传承历史,留住记忆呢?新桥巷、裕储巷……为什么我们不能继续使用这些名字?想象一下,如果以后但凡是道路命名,我们都选择临近的小区来命名,姜堰还会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地名文化? & r* u/ Q6 R: a
" k% }2 h. z' Y4 H3 }. C0 m5 f! @& L$ n$ {: T. }
. b+ A6 U* t; J, m1 c) D; A3 J
& t' d( \' b' O& s3 P( z
0 C# g# K. X$ m" j& k2 d* L k, |6 W) _5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