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姜农信 于 2020-9-15 15:07 编辑 $ O" V" }3 ~4 n' r/ k w
5 O+ R8 t' s5 d- l6 K2 p
今年入秋以来气温明显偏高出现“凉夏暖秋”现象,加之褐飞虱迁入早,繁殖代次多,部分田块的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比例较高,有利于后期褐飞虱的增殖危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各镇(街)要站在“六保”“六稳”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秋粮丰收的特殊重要性,切实抓好以褐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复查补治工作,努力挖掘水稻增产潜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增长作贡献。 一、发生情况 褐飞虱、叶蝉:8月下旬以来,灯下零星出现褐飞虱,9月4-6日出现一个明显成虫峰虫量35头,预计9月16日后进入低龄若虫峰期。本站9月7-8、13-14日普查58块田,防治及时的田块平均百穴混合虫量265.5(0-900)头,其中,褐飞虱平均百穴59.5(0-720)头,叶蝉平均百穴52.8(0-560)头;前期防治不及时和未用药的田块平均百穴混合虫量1652.5(756.5-3560)头,其中,褐飞虱平均百穴1325(755.5-3200)头,叶蝉平均百穴455.5(120.5-850)头;已查见初孵若虫的田块虫量均较高。9月14日进行卵量剥查,未用药、防治质量差的百穴有卵10000粒左右,及时用药田块百穴有卵1200粒左右。由于当前气温和食料条件非常有利于褐飞虱生存取食,随着卵的不断孵化,田间虫量仍将持续上升,部分田块将达偏重至大发生。 当前田块间不平衡性较大,经前期水稻总体战的防治,大部分地区虫量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田块由于漏治或用药不科学,田间百穴虫量超1000头田块率达17.52%,同时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气温比常年偏高,仍有利于褐飞虱孵化与危害。如不及时查治,部分稻田将出现由褐飞虱危害引起的“冒穿”、由白背飞虱和叶蝉引起的“黑穗”。 二、防治技术 1、防治对象田:褐飞虱、叶蝉,百穴虫量达1000头。 2、防治时间:9月17-18日。 3、防治配方 防治稻飞虱、稻叶蝉:吡蚜酮+烯啶虫胺,或吡蚜·速灭威;稻田综合种养区用印楝素或金龟子绿僵菌。 为防水稻后期过早衰老,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达到养根、保叶、增重的作用。 以上药剂对水30-35公斤均匀喷雾,用药时田间要建立浅水层,并保水3-5天。 4、注意事项 (1)褐飞虱隐蔽性较强,极易暴发成灾。各镇(街)农技部门发动大户,踏田调查、分类指导,重点是生育期偏迟和前期防治质量不高的田块。 (2)吡蚜酮禁止单用;不提倡无人机用药。 (3)药后4小时内遇大雨,要及时补治。 (4)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禁用高毒、高残留及违禁农药。 (5)注意蜜蜂、蚕桑及稻田养殖动物的安全,药后田水防止外泄到养殖水面,以免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安全。 (6)包装废弃物请勿随意丢弃,及时回收,以免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