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区水稻全生育期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但水稻栽插前后遭遇了连阴雨等不利因素影响,不少田块出现超秧龄栽插,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较差,尽管抢抓栽后管理,水稻单产和总产十五年来首次低于上年。稻米产业链上存在着培育壮秧理念弱化,片面追求节工省本、干谷播种比例过高;稻米品牌创建意识淡薄,缺乏创新营销勇气,参选、参展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促进我区稻米产业不断做优做强,现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出台的稻米产业技术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提出2021年全区稻米产业技术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目标,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千方百计提高单产;重点示范应用药肥双减技术,推进水稻绿色发展;加强品牌宣传和营销,做大“姜堰大米”品牌。 2.工作目标。全区水稻面积 42.53万亩以上;优良食味水稻品种面积占比95%以上;每个镇(街道)至少建立1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全区认定味稻小镇1个以上,培育推介味稻田园1个以上、“江苏好大米”产品 3个以上。 二、示范应用十项技术 1.水稻集中育供秧技术。推广淤溪镇潘庄家庭农场统一育供秧模式。针对我区家庭农场多、规模经营比重大的实际,创新设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提供育秧社会化服务,实现“五统一”集中育秧: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育秧物资、统一播种作业、统一秧苗管理、统一秧苗供应。技术要点:集中育秧规模一般15亩左右为宜;采取露地、大棚、工厂化等多种育秧形式;精播、匀播;适期分批播种;控水旱育;叠盘暗化催芽。 2.水稻“三控”育秧技术。核心技术:控种稀播、旱育控水和化学调控。技术要点:①稀匀精播。适当增加每亩的用盘量,适当降低单盘播种量,强化均匀精细播种;②控水旱育。微喷灌技术是控水旱育的最佳途径。2叶1心期前,以湿润管理为主,确保秧苗不卷叶。2叶1心期后以旱育管理为主,基本上不需补水。在补水方式上可采取浇水或灌水,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做到速灌速排(灌跑马水);③化学调控。一是应用壮秧剂。壮秧剂集营养、调酸、化控、消毒于一体,在旱育秧上应用效果明显。壮秧剂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多效唑,对秧苗高度有一定控制作用,但一般维持15-20天,以后壮秧剂控高效果逐渐消退,秧苗明显窜高。二是多效唑化控。在秧龄延长情况下还须施多效唑。多效唑对秧苗高度控制一般可维持4个叶龄;多效唑施用宜早不宜迟,应1叶1心~2叶1心期施用;随着叶龄的增加,多效唑用量也必须相应增加。每50张秧盘1叶1心期、 2叶1心期适宜用量分别为3克、4克。 3.水稻新型苗床调理剂——苗壮丰。N-P2O5-K2O总养分≥210 g/L(140-45-25),有机质含量≥30g/L ,pH值≤6,微量元素≥5.5(其中Zn≥2.0 ) g/L,还添加了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光合效率等成分,与现有的固体产品相比,操作简便,而且培育壮秧,促早发,保活熟;高产且优质。使用方法:①播时喷施:底土铺好后(扫或刮平),将本产品与水兑匀,均匀喷施于底土上,然后播种、盖土;②播后喷施:播种结束后,将本产品与水兑匀,均匀喷施于盖土上;③立针期喷施:立针期(芽嘴破土而出),将本产品与水兑匀,均匀喷施于盘面上。每张9寸秧盘喷施8克、7寸秧盘喷施6.6克。④拌种(包衣):将本产品与种子(干籽)充分拌和(最好采用包衣机),每公斤拌(包)12.5~15公斤种子(秧龄长拌(包)12.5公斤,秧龄短拌(包)15公斤)。 4.机插秧硬地硬盘微喷灌育秧技术。硬地硬盘(微喷灌)育秧技术已成为我省机插秧育秧的主推技术之一,水稻机插秧硬盘硬地育秧方法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专利号201310292892.2)。硬地硬盘(微喷灌)育秧技术使机插稻育秧和管理过程转移到硬地上进行,使机插稻育秧真正成为一件“可以穿着皮鞋完成”的事。技术要点:①育秧准备及要求 硬盘:选用规格为58cm×28cm×3cm,底孔为圆形的合格硬盘;底土:应用基质与营养土搅拌机搅拌混合作底土,比例为6∶4或7∶3。盖籽土:不拌壮秧剂的营养土作盖籽土。②场地选择。选择水泥场地、晒场、空置路面等硬地,附近有水源,灌溉方便,秧大田比例按1∶130-140配置。③育秧程序及管理。机械化流水线播种:硬盘——上底土——喷水(调节至湿)——落谷(调节至适宜播量)——盖籽(用营养土盖籽至不露籽)——堆放(在铁质、木质或塑料托盘内以40-60张硬盘堆为一堆堆放300个硬盘,并在最上层覆盖一张空硬盘遮光,室内堆放时间1-2天暗化齐苗,以稻谷整齐露白苗出土1.0厘米左右为宜,然后移至硬地); 移至硬场地操作:搬运至硬地(按照秧田面积配置好微喷灌设备)——平摆硬盘(离微喷灌5厘米,整齐横放2张暗化的硬盘,形成秧畦,畦间留20-30厘米宽的行走道)——覆盖无纺布(居中覆盖,边缘多余部分压在硬盘下进行固定)——湿润出苗(喷淋水量以保持基质湿润为宜,一般每天上、中和下午各一次)。 5.优良食味水稻绿色高质生产技术。稳步提高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覆盖率,占水稻总面积 92%以上;一是在种植现有南粳 9108、南粳 5055 等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基础上,以稻麦科技综合展示基地为主要平台,进一步加大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系)引进 示范推广力度;二是加强金香玉1号、泰香粳1402和丰粳1606等优良食味新水稻绿色高质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依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建立示范片,围绕耕整、育秧、栽 插、施肥、植保、收获等全生产过程,集成优良食味水稻绿色高质生产技术体系,推进水稻绿色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 三是加强优质稻米产业推介。组织市内味稻小镇、稻米加工 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单位,积极参与“江苏好大米”等品鉴推介 活动,扩大泰州优质稻米影响力。 6.机插高产粳稻叶龄诊断精准高效施肥技术。核心要点:选用适合区域条件的节肥丰产优质粳稻品种,依据不同类型土壤下机插粳稻品种目标产量及其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及测土配方参数,建立氨、磷、钾适宜施用量、施用比例与施用时期;依据机插粳稻丰产优质高效群体形成动态及其生育诊断技术指标,对肥料投入进行动态精准调控,构建形成单季,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水街道大杨村井贤农场2019年亩产835.2kg,最高田亩产853.4kg;2020年 亩产750.4kg,最高亩产754.4kg。 7.水稻机插侧条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技术核心:以水稻“机插侧深施+专用缓混肥”为核心,配合穗肥精确诊断,达到“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技术效果,是一项经济、环保、高效可行的先进实用技术。 技术要点:①缓混肥料的选用。选用由多种缓控释肥经过科学组配形成的水稻专用缓混肥,氮释放特性与当地高产优质水稻需氮规律同步;要求粒型整齐、硬度适宜、吸湿少、不漂浮,适宜机械侧深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缓混肥的氮磷钾比例,肥料氮含量30%左右。②机插侧深施肥。精细平整土壤,耕深达15厘米以上,选用培优气吹式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船板上有刮片,施肥后刮土盖住肥料;根据田块长度调整载秧量和载肥量,实现肥、秧装载同步;每天作业完毕后清扫肥箱,第2天加入新肥料再作业。③精确诊断穗肥。水稻倒3叶期根据叶色诊断是否需要穗肥:如叶色褪淡明显(顶4叶浅于顶3叶),则施5公斤左右氮肥;如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则不用施用穗肥。 8.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是以确保水稻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控制水稻病虫为害为目的,优先采取的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技术要点:智能测报: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应用智能测报设备、实施精准测报;农业生态防治:选用抗性品种,采取减施氮肥、适度搁田、健康栽培、种植紫花苜蓿休耕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理化诱控:秧田覆盖无纺布,阻断害虫迁入和产卵;选用香根草、芝麻、向日葵、菊花等减轻螟虫危害,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基数;生化控制:选用苦参碱、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开展防治;化学防治:种子处理+出嫁药;大田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开展统防统治。 9.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水稻生产有机、绿色等中高端大米的主要途径。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稻田进行改造,选择优质稻种与牧或水生动物(虾、鳖、鱼)共作,利用牧、水生动物摄食及活动,清除杂草,提供有机肥料,并结合杀虫灯防控稻田病虫害,在少用甚至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情况下,改善稻田土壤,实现稻田生态修复,实现稻田高产、产品优质和收益高效。主要模式:稻鸭共作、稻鳖、稻泥鳅、稻蟹、稻鱼、稻虾(龙虾、青虾)共生等模式。我区建议重点发展稻鸭共作,该种养模式技术成熟,投入少,风险低,田间工程小,水稻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 10.抗逆应变技术。针对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台风、涝灾等栽培逆境,积极开展水稻生长调理剂、抗倒伏产品等试验示范,集成应用肥水调节、生物试剂调控等抗逆技术措施,提高水稻生产抗逆应变能力。立足科学防灾,强化灾情预测预警,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三、完成三项重点工作 1.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创新应用绿色高质高效、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双减双增、农机两融两适的“四合一”示范创建模式,更高层次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集成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中育供秧、绿色防控等标准化技术模式。聚焦重点品种,对“靶”精准发力,挖掘品种最大增产增效潜力。强化专家挂片指导制度,组织开展农技人员蹲点包干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高稳产增产、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到位率,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 2.参加水稻新品种泰香粳1402高产竞赛活动。泰香粳1402是由我市江苏红旗农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的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也是泰州本土培育的第一个优质食味新粳稻新品种。2019-2020年我区示范种植表现出熟期较南粳9108早1-2天,长势清秀,后期熟相好,产量较高,出米率高,米质优等优点。2021年泰州在全市布点和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区镇(街道)积极组织种植能手参加,加强技术指导,挖掘品种潜力,赛出我区水平。 3.品牌创建有突破。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大米加工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大米产品,开展质量认证,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加强品牌宣传营销,制定“姜堰大米”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实现水稻生产加工标准化、统一化,做大“姜堰大米”品牌;鼓励稻米生产加工企业和家庭农场积极参加省内外稻米展示展销和品牌稻米评比活动、“味稻小镇”和“江苏好大米”等评选推介活动;积极发展大米直供直销、电商销售等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服务,促进线下 、线上营销结合。 四、强化产业技术指导服务 1.加强农技服务。充分利用微信、QQ 等平台载体,为种植户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便捷服务;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构建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2.加强苗情调查和上报。以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平台,认真组织苗情定点调查,及时掌握和提供苗情,为大面积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 p& G5 I( q1 j: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