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发生汛情以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却打着“防汛救灾”“献爱心”“捐款”等名义借机行骗。警方提醒,网民在网上积极参与捐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钓鱼网站骗局。 典型案例 2021年7月25日,一家长报警称,有人盗用其孩子的QQ号以给河南灾区捐款为名向同学行骗,现在已经有四人被骗。 套路分析 一是“骗转账汇款”。此类骗局多打着“人在灾区、身上钱款已全部捐给灾区”的名义骗收信人给其网上转账或汇款。 二是“骗账号密码”。此类骗局一般会以短信或邮件的方式联系网民,引导网民登录某个网址进行转账捐款,而此类网址多为钓鱼网站,稍有不慎网民的银行卡账号及密码就会被骗取,进而可能导致资金被转走。 三是“仿冒公益机构网站”。此类骗局多是不法分子以官方网站为仿冒对象,制作钓鱼网站行骗,骗取网民钱财。 警方提示: 1、务必从正规媒体或者机构获取捐款渠道,对通过微信、微博、短信、QQ等非官方渠道获取的捐款信息,务必先向有关机构求证区分真伪,不可盲目汇款,以防善举被骗子利用。 2、救灾期间,若手机收到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凡身份不明的一律“不予理睬”。 3、上网时,不论是QQ或邮箱收到“快速捐款”“定向捐款”“公益捐赠”的网站地址,一定要仔细核验网站真实身份,凡是网站身份不真实的一律“不点击不访问”。 4、针对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上的“求转发”类的求助募捐信息,一定要谨慎、慎重,以免在无意间帮了不法分子传递虚假信息,最后若真的发现上当受骗了要及时报案。 1 J& s% l: l! u: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