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可能出现易发脾气、过度焦虑等情绪,疫情防控心理疏导20问,赶紧收藏!
& K$ L( q9 S9 m5 n( M7 {
家校防护篇
0 C6 W3 X$ a1 t( V1 T9 `3 o% l. x4 m+ @% N9 \) D8 U
1.低龄儿童,长期居家,易发脾气,如何安抚?
3 M" S6 v" S. p$ l: J" }" I5 E! Z答:安抚儿童前先关注,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到积极交流,耐心倾听,充分理解。
- q) p( }5 d% f5 y ~) n; N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比如把病毒比喻成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里类似的角色,把防护措施比喻成某种盾牌。
8 h E* h z1 f* l0 e
父母的不良情绪不要传染给孩子,如果出现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
+ L5 v, t' P. t5 d1 `5 R
保障儿童的营养和睡眠,根据不同年龄段,为孩子安排丰富有趣的家庭创造性的、教学类的、活动性的游戏。
0 y- Z8 Y: }. e# I
' b' K8 r$ Q7 i; X. L6 B) ?2.居家网课,节奏不合,亲子冲突,如何缓解?
+ T1 j L: r/ d; m! D" [) g答:居家网课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对于不少习惯于被监督的青少年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懈怠,学生无法有效跟进网络课程的节奏。很多家长也同样有问题,会因为被逼每天打卡,对于网课时孩子出现的心不在焉、完不成作业等问题,会出现抱怨和不满,时间一长,耐心被磨得消失殆尽,甚至激发亲子冲突。
% Y3 V) I% f5 @" J+ H9 ?建议家庭制定劳逸结合的计划,合理调配上课和作息时间,每天留出独处的时间,适当运动放松,脱离网课内容,进行亲子互动,减少无谓指责。
& q: F4 D0 p! |* m+ u
9 j; W& j0 V" x$ z @2 a( V% n3.线上教学,进度延误,情绪爆发,如何关爱?
! M9 l& x- N- u' s' w6 w; z, @答:各校延迟开学,学校要求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对电子设备的熟练度和授课技巧有欠缺,无法把控学生教学进度,都会蓄积不良情绪。在家授课,同时影响到家人,稍有与焦虑相关的事情,就会促使焦虑情绪大爆发。
/ q% D. L: U$ b& g; J. Q- r建议要审视自己特殊时期的教学能力,不要高估和过度评价。和家人的沟通情况,居家工作需要全家参与和调整;学校要主动关爱部分无法适应网课的教师,切忌强制规定教学目标,给予合理的途径去宣泄,缓解教师过度焦虑。比如,增加体能锻炼,跑跑步;在室内摔摔抱枕、打打拳击等,定期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情绪波动变小,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 ?2 M# H5 k( a8 Z5 g0 [" m+ S特定人群篇
" n5 W, D) Q3 H: k7 j! E# w- V' d" ~. B9 K
4.家有孕妇,过度焦虑,忧己忧子,如何调适?
0 C0 d$ d; ^4 t答:首先要理性接纳。孕妇怀孕期间本身就容易感到焦虑,在疫情影响下,会更明显,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需要家庭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除产检外,尽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规律作息。
0 b q+ J) }; R: q; x: F如果出现担心自己健康和胎儿健康的情况,建议通过查询权威资讯,包括医疗机构的线上咨询,学习孕期医学健康知识,同时避免信息过载,做适当的家务和居家运动。
; Z F. |: Y, e( J
建议必要时跟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专业人员支持,及时调适和排遣不良情绪。
& O! O& | b6 D# ?
# s$ v; q- d" E# D5.老人宅家,广场空旷,习惯打破,如何替代?! W7 N% |2 Y3 K, B2 C- e
答: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日常习惯良好,喜于广场活动,以及老年人间沟通交流的方式,对于家人的沟通反而不是日常的重点,宅家后突然与家人交流沟通增多,会出现明显不适。
! E& v& _" K9 ]' L" \/ O. Y; l建议家庭替代及时跟进,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听听家人的看法和建议;合理安排自己的户内生活,如读书、练字、做饭、做手工等;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与老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排解郁闷情绪;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居家健身和放松运动。切勿擅自预防性服药。如果负面情绪得不到改善,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 ?$ X& S7 i$ t; }/ o2 @ u. E/ ~+ x* i
6.慢性病人,长期服药,担心断供,如何解决?3 d& [2 o; {1 T2 F4 k, A
答:为了减少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外出配药次数,杭州市医疗保障局下发了《致全市参保人员书》,告知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的参保人员,可至就近医疗机构按长处方规定配取不超过12周的药量。
8 R7 e# c* Z+ `( h如果您担心免疫力低,外出风险大,在出门和服药之间进退两难,焦虑徘徊,除了让家人帮忙配药外,您还可以寻求社区的帮助。杭州市允许在疫情防控期间,对有用药需求的居家养老、老弱病残以及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的本市参保人员,委托亲属或社区工作人员凭相关证明代配所需药品。
; G0 V/ ]" a! \" Y1 P9 {总之,对于慢性病的维持用药,全市已经形成合力,确保不断供。
. ]# X+ q, R0 ?* G. H/ |9 [ j# w. r, J# b7 I' H
7.疫情期间,亲人去世,悲痛哀思,如何表达?3 z7 S6 v# G2 ]* q0 P' p6 h
答:亲人间要及时、简洁、清晰地传达去世的消息;让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照顾悲痛哀思家人的生活,尽可能地安排稳定的、规律的生活;调整追思的方式,避免聚集,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给予亲情的合理表达,重新调整哀思情绪的表达途径。放松减压,避免将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他人,以免制造更多的伤害。
3 h3 h: Q7 q; H% ?6 A$ Z
社区防控篇# Q$ Y' K6 d7 v( l* \, U$ A
& J" ]& t9 I2 f+ v3 `9 ^' s8.睡眠不佳,日夜颠倒,规律作息,如何养成?
% i% s0 A8 \% V. M: ^答:首先疫情居家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规律作息习惯;睡前避免浏览疫情信息,避免接触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认真安排饮食,营养均衡合理;学习自我放松的技巧,例如心理着陆技术、呼吸放松等;每天做一些居家锻炼,建议达到心率120次/分,微微出汗,每天持续20-40分钟为宜,但不要在睡前运动。
2 U0 o1 j' Y4 n0 R$ W) g6 c$ P
9.小区邻里,新冠确诊,诚惶诚恐,如何释怀?
$ C$ i6 L+ I8 f8 P' F答:评估邻里发生确诊病例对自己的威胁有多大,并找到应对措施。没有任何接触可能的情况下,意味着自己被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学会对恐惧的释怀,专注做好个人的防护很关键。
' [& `, s5 b- Y0 ]* c
建议分散注意力。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听歌、看书、看剧,都是很好的方式。
$ `# w; M9 u% Q* E/ D1 `* ^7 V& X% w4 G
10.夫妻宅家,百看不顺,摩擦频频,如何调和?
$ b* }4 A/ B8 D* ?答:在疫情下,两个人每天24小时宅家,就像牙齿咬到舌头难以避免一样,总会出现磕碰。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可能这种摩擦早就存在了,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爆发了出来。
9 o W7 g4 x3 v4 D
建议从现在开始:夫妻之间建立一种特定交流行为,如每天两人对视5分钟;建立正常的作息要求,按照既往上班规划,各自在家有自己的独立办公时间;如果两个人都想改变,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多聊聊,说一说共同的目标、有什么困难,将来的需求和希望;交流也是一种互动艺术,要多培养和学会说话的技巧。
" W$ F0 U0 p Y& d; t2 f; I! v
5 H. A2 ?3 _3 J/ W* u
11.弱冠青年,待业宅家,收入无着,如何立命?+ s0 E; j& H: ^- ^
答:待业青年,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出门找工作,长期在家,没有收入,对今后生活、职业前景产生担心。信息化时代,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网上求职、云面试,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在未找到合适的职业之前,可以在家进行自我充电,进行相关知识的储备和技能提高。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也缓解了焦虑情绪。
9 R& U- d! v0 v5 }战“疫”一线篇4 \9 |' k! k7 B! m# U/ r
8 Q3 i( l8 ^, \8 j) s
12.志愿服务,助人自助,阻力重重,如何克服?
9 `# A7 D+ l8 h& [, I答:志愿者的工作本来是助人自助的活动,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活体验。建议不要预设肯定得到正面反馈的假设,要允许服务对象存在负面情绪宣泄的情况。如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自身不要憋着,和家人好好交流沟通,相信他们终究会理解和支持;不要忽视和亲朋好友的倾诉,“抱团取暖”很重要;积极地自我对话,肯定自己的价值;合理安排生活,适当从疫情中抽离出来,不要因为志愿服务,冷落家人,工作以外的时间在家做些喜欢的事情。
$ s' \" G; {0 X. \/ J$ ~ [ {, F0 D6 v& g" h" L9 z
13.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内心忐忑,如何平复?
# Z1 C( L7 Z7 v5 m/ ?2 B答: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只是掌握了医学知识的普通人,救死扶伤的同时,同样存在恐慌的情绪。
$ p0 H" j. |, w- G, V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是充分掌握服务对象的流行病学信息,科学合理做好自身防护,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及时寻求专业同行的援助,抱团取暖,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
T* P" A2 [+ W* P, D医务工作中要学会放下,学会放松,告诉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设置好职业隔离,减少自身的影响。
/ n1 @0 S$ ]# u& K$ L; E7 {5 \: E7 y7 W/ x5 ~3 |7 B8 v
14.社区防控,沟通桥梁,缺乏理解,如何疏通?1 I4 q8 |6 x; ~7 p
答:在目前的疫情背景下,人们对于不太了解的事情,总是更容易想到不好的一面,这有利于做好预警和预防。但其实大家内心都不希望发生不好的事。另外,对于疫情过度关注的人,也容易出现各种悲观的猜测。
' Q4 r+ \1 ?, |杭州疫情信息的透明度一直是很高的。部分群众仍然会对社区防控中的信息存在不信任,其实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数据不真实,而是可能他们从其他“小道消息”等接收到的信息跟我们说的不一致,许多人宁愿相信各种“消息”,因而不信任社区工作人员。
5 B9 v8 h; t4 r* |8 s0 q
建议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从如何做疫情防护或者聊点生活常识入手,引导他们避免过度聚焦在疫情相关的谣言上,合理疏通错误信息带来的不良社会心理反应。
6 V% _2 K4 A5 d1 J/ D
) a' ~6 S! l# C8 A' I6 @2 r# h$ S0 k15.物业保安,测温验码,情绪烦躁,如何排解?" \) O/ p- o$ p0 r
答:疫情期间,物业保安要对每位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的检查,工作量明显加大,常会遇到进出人员的不理解,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导致焦虑抑郁的爆发。此时,要关注自己情绪的变化,平时蓄积的压力、焦虑,要找到合理的途径去宣泄。比如,增加锻炼,居家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也可以在室外适当跑跑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让情绪波动变小。
. o) _1 D" } A0 g7 F2 B' e8 @* V6 `/ l
16.快递小哥,穿城走巷,接触繁杂,如何心安?5 {( B& H0 f8 n: v0 X2 F4 T) l" \! i1 a
答:特殊时期,居民出门购物不便,都选择网上购物,快递小哥工作量明显增加。在配送过程中,接触的人非常多也非常杂,快递小哥面临工作压力和感染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恐惧和焦虑的负性情绪。收发快递是目前居民生活保障的重要一环,快递小哥要意识到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价值所在,增加自己的职业荣誉感,有利于消除自己的负性情绪。
+ ?6 u- L- F9 b. k复工复产篇! l5 Y" s2 @, f- e# D6 a: s
3 `3 v9 s2 n. d( a# L7 N17.商场超市,人群聚集,忧虑重重,如何支持?
" ?; Q9 q& c9 p; G7 z答: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存在人群聚集的情况,在这些场所工作的人员会有种种担心,建议做好返岗前的物质和心理准备,遵守所在机构恢复营业后的防疫制度和举措,加强营业期间的卫生管理,做好通风、消毒和清洁,建立切断传播途径的信心。
1 f b7 P% \$ l4 C1 a3 g, }如果仍然感到紧张和焦虑,或者有发热、乏力等,要及时安排就近就医,并且告知经营场所或机构负责人。积极配合治疗,坚定信心,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者网上心理平台,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得到帮助。
3 b& C* [2 H' v8 o- ~ s
& Y! N4 v' w5 z2 [3 B18.持续加班,负荷过载,健康预警,如何调整?* Y- ~. O( ?7 Z( V5 D
答:复工复产后,部分员工存在持续加班情况,工作负荷过大时,情绪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出现紧张、焦虑和各种身体反应。
0 S+ ~; P1 u4 O d, y1 h9 q. C* Z建议适当调整工作量,注意休息;可以做一些放松练习,比如冥想、正念;如果仍无改善,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F. Y: [9 F' A& L# o
' D' q- ~1 a* ~8 ~2 n# _! k+ V: I19.早出晚归,公共通勤,担心风险,如何防范?
9 e! q/ c) f9 \* ^2 e答:上下班途中,尤其是没有私家车必须通过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车上班的人群来说,人与人的接触难以避免。
0 w1 {2 E- h( f: g/ b( {! f建议出门错峰而出,出门戴好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配合体温检测,出示杭州健康码,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隔空而坐,勤洗手,做好身体防护,降低心理恐惧。
9 f3 q) D; w6 ^2 v% k+ E
7 z; b/ b8 n8 Q* W- W20.业绩下滑,钱包瘪了,品质生活,如何保障?# Z/ F* Q8 L( {, f C1 S
答: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延期复工复产,是全国防控措施的一部分,是我国全民参与的一场抗疫阻击战,受影响的不是某个行业或某个企业。目前,全国上下已经在加强疫情科学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但是由于原来的业务发展节奏和发展策略受到影响,可能出现业绩下滑,收入下降。
9 g) l/ D* p) Q& l; P
如果还是觉得担忧,可以尝试和领导、同事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应对目前业务困境的措施,制定后续发展策略。其次,如果这种担忧造成情绪和身体的不适反应,可以寻求线上或线下的心理咨询服务,进行认知分析和调整,制定问题解决和行动计划,产生自我的控制感,建立积极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