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猫财经 ,作者大猫财经猫哥)6 ~; \/ S; Y. ~& J7 q: e
50年代朝鲜战争之后,韩国开始了漫长的重建。经济、军事之外,他们极其重视教育,战争持续多年,韩国一共损失了130多万人,重建需要人,尤其是受过教育的人。7 q; T4 L( D1 j, i: o P
% {1 J, G2 q3 r6 @7 h
停战第二年,韩国就推出了第一个“初等六年免费义务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比较费钱,韩国人在这方面也不含糊,教育预算占比从1954年的4.2%,一直增长到14.9%,决心不言而喻。. J6 i# b+ g9 b2 S/ ^. E O
3 ^, Z( F* f: _. }
效果很显著,五年之后,韩国入学率达到了95.4%,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高水平。
% H* ~ l$ H7 Y( q4 n' W
" D/ R: R2 w: X( d* a+ }上学的人多了,毕业后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很多人意识到,知识真的改变命运啊!大家都开始拼命读书,结果小升初、中考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人今年考不上好的学校,那就复读,明年再来。9 R0 A" F. {6 A; d
. |, X9 Q! J- q. n. z) N
于是先是各种复读班开始招生,之后各类补习学院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了。
' k- {4 D9 U |
4 v8 {! P5 |8 e' Z7 @" q! U补习的人越来越多,剧场效应就出现了,再佛系的家庭也只能跟着上补习班,一天到晚玩命学,副作用显著,43.1%的初高中生表示学习压力大,其中4.7%的孩子因此进行过自残。& {& h. ^" S) k4 M: ~1 A
2 ?3 ~; I; O/ B+ \2 Z, H5 F. Q3 v家长们也是苦不堪言,焦虑巨大、开销不少,补习文化一下子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 C: m" e# q0 u, V/ m( q
% I) y5 O5 y( f4 U4 g咋解决呢?这时候韩国迎来一个强势领导人,就是后来创造了“汉江奇迹”的朴正熙。
, `! N! E+ ]: b7 G8 r( K, a; u. M* t4 t- Y& x# j1 h: e$ L& N
他很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1968年7月15日,韩国推出了“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就是不看成绩,根据居住地决定初中去哪儿上。* A- y* \7 i3 a" q' S
( o. O, J' u2 t
这会不会带动一次学区房潮流呢?
7 g/ n; A, z5 k% C g6 B4 `2 c7 }9 @
这倒没有,因为这个措施还有配套办法:
, @+ s: o8 B2 z3 o7 I5 t0 B4 z" w9 c+ j6 y/ t2 N; d( R
1、多建学校;
) \2 j7 j, x: }- A2 d- I+ A' K6 ~5 T; I3 ?: g: M
2、在师资、设施等方面搞均衡化,比如教材是一样的,增加差校的各项补贴,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 h/ L) e, u- q$ J. r/ o2 f% K. b# y0 w: V; b' n2 O2 Z
也别说,这么一来学校差距小了,巨额上补习班的利益明显缩水,学生、家长也都纷纷喊好,这个问题缓解了一小段时间。
1 u: D7 z0 o; J/ B, K1 h3 d6 {# ]+ N5 L" R3 g6 O1 |% s3 f
但是没过多久,家长们觉得还是有问题,为啥呢? M9 b0 N6 T# ^9 g
8 Q& ]' i1 i$ y! p' n
因为初中虽然免试,但是高中是需要考试的,好的高中数量不多,中考难度越来越大,怎么保证自己的孩子能进个好高中呢?
/ ^9 w/ m$ \3 T: T& o( w; T& B
9 z3 V0 L+ c s. ]2 ?还是老办法,补习吧。, s6 \' g7 n1 r" _' y
' {0 J6 j( k- K' j9 s
韩国当局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朴正熙给之前的政策打了个“补丁”——取消中考。
: U2 e' M2 y& q: v! U2 B; F8 G- G6 ?0 @
1974年开始,韩国大力推行“高中平准化政策”。这个是啥意思呢?
1 A! n. C6 Z5 x3 w: g) K: b% v9 K% p3 O1 f" m: Z
官方说法是实施“平等、平均、平衡、公平”的教育,主要就是推动高中的均衡化,就是让高中之间的差距缩小,缓解中考压力。( K( h0 R+ v: n1 X' w
' l! \9 f* ?- K2 i当然,配套措施也不少,当时有不少高中是挂牌的名校,现在把牌子摘了,以前的重点班也撤掉了。名校是因为有名师,现在让老师流动起来,每四年换一次学校。这么一来,学校之间的差距是显著缩小了。
: c* h. C; z+ G ^
: n, ?1 l+ i0 j2 n那怎么决定学生们上哪个高中呢?
) G6 G- N8 m2 W. |$ z( z+ ?" ] I! x D. e0 i+ D/ Z& b
韩国是这么做的,把公立、私立高中都划到“学群”,最终采用抽签的方式分配学生,这个政策最早在首尔推出,后来基本普及了。3 H2 o0 l9 @/ ?9 c$ b( B) J, V
6 i$ A5 s& Z1 B
这个政策执行了没多久,补习班反而越来越多了。8 h; K& @% k2 b
6 E, d% R# N+ z4 R反常吗?家长的理由也很简单——中考虽然不用考了,但是有高考啊!而且高考的竞争无比惨烈。
0 [% ~' w# V) p! B1 R5 ^4 F2 e" C0 W1 j3 q* c
为啥呢?
& [, i3 {: f1 N: A- Q8 m; D+ E
- C9 s; P4 r3 Q" l6 x二战后,韩国财阀异军突起,社会地位蹿升很快,1961年朴正熙掌权后,确立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对这些财阀更为倚重,在政策、资金、原料、技术等等方面全方面扶持,根据出口业绩给予重金补贴。+ i. f( u4 O7 }
7 \. H, Z, N0 W这么一来,大家积极性奇高,再后来,韩国对国企私有化,推进地产投资,财阀是最大的受益者,到了70年代,三星、现代这些大财阀不仅吸金能力超强,甚至对政府都有强有力的钳制能力。0 k' f9 f% G% H# J) ]
, s7 p( X5 f% ~% e6 @
这些大财阀也需要人才,如果一个年轻人可以去这些公司工作,基本算是拿了个金饭碗,生老病死都有保障,要面子有面子,要里子有里子。
5 l0 \0 o6 L* h6 S" y
1 W3 P1 c8 t: I, _9 Z7 K: s) Z! ?有些人希望从政,这也需要强大的人脉关系,校友就是最靠谱的一圈人,也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o+ o$ ]1 |7 S2 y5 L! P W6 ]2 p6 e% M. J( u6 }
希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基本以这两种选择为主,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学历是必须的。
& g- F# g W0 F$ ]/ h& S7 C% }0 _: C& u0 x
虽然当时韩国大学不少,入学率也不低,但是好大学也就是“sky”——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这个难度就高了,就像在中国,考大学对很多人来说不难,但考清北就没多少人有把握了。0 G) c; g, Y/ e) ^) H0 w
; \' Z$ I. e# b7 w名校带来的利益、诱惑实在太大,考试成功,一辈子都有保障,有点实力的学生都想拼下。+ B4 A1 X2 V) A. O: Q7 H9 K& J
$ c9 W4 A- H3 N' V; h怎么拼呢?补习!补习!玩命补习!" Z6 ^- T; }/ P
+ q+ N$ `7 q, E8 h9 ^
这么一来,70年代的韩国教育内卷就越来越严重了,在1960年代初,韩国共有学院500多个,在实施平准化教育后,1975年就达到了近3000个,当时的社会主流认为,补习是常态,不补习是变态。于是大多数孩子都在上补习班,除了补习学院喊好,其他人都在抱怨。
. p$ _% b& n3 Q- _
$ G( c/ L- R P咋办呢?中考都取消了,总不能把高考也取消了吧?
% i7 B- S' ?1 M( r* Z1 Z. X' z( S; U( }. q0 s3 ]5 h' @. V
有办法,1980年,韩国放大招,推出了“7.30 教育改革政策”,核心政策有3个:
6 q; w4 [$ y+ W4 k- E) n; F) m2 |. v& v7 p
1、增加大学入学考试次数以减少考试的激烈竞争程度;
5 L" R j# d" ~+ d( \8 T4 Q! u+ z X8 Q- ?0 M3 m7 }5 B
2、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系统,提供低价的课外补习; a' W6 Z5 P# ]5 M- {1 W
& I1 Y* f, _ m& H3 ^3、所有大学生和学校教师一律禁止提供有偿的私人课外补习,违者都将受到处分。
! \7 q: J- \2 W2 M
$ E i7 R" b( b$ p/ K' z这招力度太大,看起来是想把补习这条路给断了,但是,家长们完全不领情。
' u- x% p/ M; b- i- K* V1 X& W# ^3 Z( e. T- L
高考考几次但还是要考的,学校提供课外补习没问题,但这完全没法让自己的孩子保持竞争优势,怎么办?还是继续补习吧。
( O- E; K, @( C/ l& A/ u1 ~* ~* f0 E \7 O- W L
因为当局有专门的执法队查处违规的补课行为,所以,家长们开始斗智斗勇,为了躲避高峰时段的检查,有老师深夜11点到家里提供辅导,还有的老师伪装成亲戚或家政阿姨,条件好的家长直接把老师接到别墅一对一教学,条件差点的家长开车送孩子到老师那在车上授课……$ w' I! C/ \+ T" l2 b! l, B. S
, t' p6 b4 P9 Y7 S/ c! p9 k反正是各出奇招,学习成绩不知道是否提高了,但是补课费用是上去了。
, p: x& E8 Q: B
% p: c* d% e/ e' a到了90年代末,这一份禁令已经名存实亡,几乎没有不补课的学生,1997年,韩国家长们每年花在补习上的费用已经达到了韩国GDP的3%,和整个国家花在教育上的公共开支几乎持平了。+ e/ W: f6 ?: L& {+ i# D
$ M& C3 p2 O3 l; E4 t
看起来1980年的政策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了。
, ~' t! ?4 X0 c( }
! x5 _, e% \4 s8 {- O也不对,有副作用。
3 r3 h' f( v7 l& O+ ?* ~
! J5 @) A8 x9 y: v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后,韩国的决策层发现,他们推行多年的均等化教育,并不能适应全球化时代,有特点、长项突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2 [6 u: m1 z& t7 l4 d" @- e; e& T% K. e3 O
怎么改变这一点呢?他们的办法是推行“特目高”,有点类似高中的实验班,主要针对的学科是外语、科学、艺术、体育等等。
0 A9 y" Q& D7 V$ ~- C. c! q, F# c& _5 q# ]+ n
很快,这类高中出现了几十所,招生人数超过1万人。
, F5 m% U8 b& ^ x* Q( d& Z3 I+ o2 t7 K
- c1 H+ ^0 g0 y, t这类学校的突出特点就是一个字——贵,学费是普通公立学校的六七倍起。但是贵也有贵的好处,没几年,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进入“sky”的比例就大幅上升,这也意味着,传统学校进入sky的比例在大幅缩减。! \( m# [* n6 E- S. I8 @8 b
' D7 J+ U$ m! {, Y. C# m% i这么一来,很多家长就不干了,在他们看来,有钱人的孩子能交得起高昂的学费,最终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也是有钱人,他们更有机会进入名校,前景更好,这是很大的社会不公平。
* H h" V; c) _
; ]# H w4 d( E: n. @3 e! [0 d0 r于是这事就升级了,在各方的推动下,2000年4月,韩国最高法院出手了,对禁止补课的法令予以取消,理由是“禁止补习侵犯了儿童的受教育权。”
9 H9 g. }! a( i) z" s3 c) R" h; l) y" l& ~
这也表明之前三四十年的各种努力基本失效了。既然没有了限制,补习文化在韩国疯狂增长。
7 r( M: `: D& v4 {1 ~5 R
1 ?% v& o1 _ \0 I有多疯狂呢?
! P' G' c$ B5 ?! U
+ N ~; f9 \/ \' ^) X( j三星经济研究所估测,韩国家庭收入的70%都花费在了私人教育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表明,韩国是全世界在补习上花费最多的国家。
9 Z3 s1 q+ G2 y0 g
* w7 @: N6 K, W. ]8 N2 f这还引发了严重的债务问题,有个调查显示28%的韩国家庭无法偿还债务,只能在微薄的收入下艰难度日,债务压力最大的是房贷,第二就是教育。
! F. v4 D1 x# e9 ~1 n2 M" W: P: \/ w1 w
$ A5 n! S6 j% {% u也是,一个五千万人口的国家,居然有十万多个补习学校,教育的压力之大,在韩国已经成了绝对的国民话题,前几年的热播剧《天空之城》,曾经创造了19.2%的收视率,剧中人的独白,就是很多韩国学子的控诉:: v) J1 U6 |1 R( X7 _
2 j9 Y, V4 y4 m成绩下滑了干啥都不对,孩子惨,家长压力更大。; @' I9 {5 }9 w2 z8 h, S6 G) M
u- [, f7 W0 `5 d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不生就行。
+ W+ {5 c6 _* l# m. G* ^3 s. o
! f% z1 s4 O( E; E/ j韩国现在是生育率最低的国家,研究人员按这个生育率算了下,得出的结论是,韩国将是“第一个因人口减少而从地球上消失的国家”。
3 q5 m$ l7 p3 D# d% K ^
) G2 ?3 c2 X* h, G$ R9 w怎么办?在努力了60年之后,韩国还没有更好的答案。
( ^: J, o. {) H" h7 r O& V5 j |
|